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三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科利亚的木匣》教学设计十三

《科利亚的木匣》教学设计十三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 (语 文 课 堂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)此文转载于
素质教学目标

  德育目标: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,认识到“时间一天天过去,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”,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。

  知识目标:学会本课生字、新词,会用“如果……就”、“不光……还”等关联词语造句。

  能力目标:理解课文内容,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,并说出各段大意。

教学重点

  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,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。

教学难点

 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,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。

教学疑点

  1.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?

  2.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,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,为什么后面又要写“科利亚只数到十,就量了十步,埋下了木匣子”?

教具 :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。

教学方法 : 导读法。

课时安排 : 三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 

                 第一课时

 

(一)揭题、审题

  1.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,《科利亚的木匣》。(板书课题)

  2.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,从题目看,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?(找出关键词:木匣)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?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。

(二)学生自学课文

  1.默读课文。读完后想: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
  2.读生字表中的生字,要能读准字音,看清字形,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,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。

3.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。

(三)检查自学情况

  1.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?

 2.检查字词掌握情况。

认读“箱”、“倍”、数数(sh( sh))、德(进行字形分析)

  3.简介卫国战争。

 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,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。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,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。

(四)再读课文,理清层次

  1.学生标明自然段,朗读课文。

  2.文章围绕“木匣”写了几层意思?(文章围绕“木匣”写了三层意思。)

  3.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。

  4.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。

  (这一段是过渡段。“就在那一天,妈妈、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。”是承上,后面两句“在那儿,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,科利亚长大了,上了小学,数数能数到一百多。”是下文,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,应划到第二段里。)

  5.分段归纳。

   第一段:(第一至第三自然段)

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,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。

   第二段:(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)

 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,经过思考,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。

  第三段:(第十三自然段)

科利亚明白了:时间一天天过去,人在一天天长大,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。

(五)讲读课文第一段

  1.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。全班思考:

  (1)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、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?

  (2)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?

   2.讨论思考题。

 (1)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?(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。)

 (2)指名读第三自然段。

 (3)思考: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?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?

 (4)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?

 3.学生质疑。

  学生可能提出:(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?前面已经写了“他从屋门口开始走,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”,为什么又要写出“科利亚只会数到十,就量了十步,埋下木匣子”?)

(六)布置作业

 

第二课时

 

(一)复习

  1.课文分几段?各段写什么内容?

  2.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?(什么时间埋的?怎么埋的?在哪里埋的?)(二)讲读课文二、三两段

  1.默读课文第二段,思考:

 (1)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?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?

 (2)妈妈怎样挖箱子的?结果呢?

 (3)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?结果怎样?

 (4)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,一下子挖出木匣子?

 2.讨论思考题。

 (1)讨论思考题①

理解“差不多”的意思是:将近、大约。

 (2)讨论思考题②   

引读: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?学生接读:“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,很快就挖出了箱子。”

 (3)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?

(4)讨论思考题③

  教师引读,学生接读。

 (5)讨论用词。这里三次写到“没有”,“没有”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,请大家找出来,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?

(6)妈妈的算术管用,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?是敌人挖走了吗?科利亚,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?

 思考: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?他是怎么思考的?指导学生读。

 问:科利亚的想法对吗?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?

 (7)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。

 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。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。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。

  问:从幻灯演示中,你明白了什么?

  板书:

   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

   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

3.小结: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,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。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。

4.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。

5.挖到木匣后,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?

6.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。

 (1)这一段有几层意思?哪层意思更为重要?

 (2)为什么科利亚会说:“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?”

 (3)“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”,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?

 (4)小结: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。

  (三)布置作业

 1.填空。

  (1)战争开始时,妈妈从家门口,量了(   )步,埋下了箱子。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(   )步,很快(   )。

 (2)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(   )步,埋下木匣。四年后,科利亚从门口量了(   )步,却没有找到木匣子。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(   )步,他一下子就(   )。这是因为(   )。

2.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。

 

第三课时

(一)复习

 1.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。

 2.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。

(二)深究课文,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

  1.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“时间一天天过去,人一天天长大,步子也在渐渐变大。周围的一切,不是都在起变化么?”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?人在变化?周围的一切在变化?

 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,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,第二次改变了步数,量五步,挖到了木匣。这说明时间过去了,人长大了,步子也大了,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。

 2.小结: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,并边读边想,才能真正读懂课文。

  (三)巩固练习,总结全文

 1.学生分段读课文,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。

 2.领会课文写法。

 (1)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,挖匣子的过程,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,挖箱子呢?

 (2)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?

3.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,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。

(四)指导朗 读课文

(五)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“时间一天天过去,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。”

(六)指导造句

1.分析句子

(1)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,还没找到木匣子。他又朝左边挖,朝右边挖,仍然没找到。

(2)科利亚量了五步,又动手挖起来,不多一会,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。

(3)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,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。

(4)妈妈高兴地说:“算术真有用。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,现在就不好找了。”

 2.学生口头造句,师生共同评议。

(七)课外延伸

  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,你明白了什么?

 

 板书设计

15 科利亚的木匣

(四年前)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

(四年后)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

懂得:一切都在起变化

【设计意图】

  通过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龄变化,步子和步数变化的对比,明白“一切都在变化”的道理。有助于突破难点。

 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埔小学


(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)此文转载于
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annianji_488_18899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